最近特朗普政府可真是坐不住了!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跟记者爆料说,中美偷偷摸摸签了个 “补充协议”,核心就一句话:中国给美国供应稀土,美国就把之前搞的贸易限制全撤了。这事儿爆出来之前愣是没走漏半点风声,连美国媒体都惊得直咋舌,直呼 “太突然了”!
一、中美为了稀土为啥掐架?得翻旧账说说清楚
这事儿还得从 5 月 12 日的日内瓦谈判说起。当时双方谈了个大框架,里面有一条说 “中国得暂停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”。结果美国抓住一点不放,硬说中国 4 月 4 日出台的稀土出口管制,就是专门针对他们的 “反制手段”。但中方当场就撇清了:这管制是面向全世界的,压根不是单拎美国出来针对,自然不算在日内瓦框架里。两边谈不拢,美国转头就开始使坏:限制 C919 飞机的零件出口,卡脖子关键化学品,连中国留学生签证都收紧了。眼瞅着矛盾越闹越大,双方 10 号在伦敦又闷头谈了两天,才把这个 “补充协议” 敲定下来。你看中国商务部回应的时候特意加了 “经批准” 三个字,说白了就是这事儿得高层拍板才能算数,不是随便闹着玩的。
展开剩余70%二、这协议到底咋谈成的?美国列菜单点菜,中国拿许可证当家
按卢特尼克的说法,协议内容其实特别直白:中国给美国企业发稀土出口许可证,美国就把 5 月份搞的那些限制全撤销。而且美国生怕漏了啥关键稀土,据说把风力涡轮机、喷气式飞机用的稀土都列了个详细清单,一条一条跟中国谈 —— 估计是之前被 “卡脖子” 卡怕了,生怕少了哪种稀土后面又掉链子。特朗普更直接,接受采访时咋咋呼呼地说:“我们刚和中国达成协议,过去进不去的中国市场,现在正一点点打开呢!” 但这儿得给大伙儿澄清一下:其实中美压根没签正式协议,日内瓦那次就只是个框架,双方说好了互降 115% 的关税。但特朗普团队为啥老把框架说成 “协议”?说白了就是想掩盖个尴尬事 —— 从 4 月到现在,美国就只跟英国签了正式贸易协议,总得拿点 “成果” 出来撑撑场面。
三、特朗普为啥急吼吼要签协议?7 月 4 日独立日是道死线
这里面可藏着特朗普的小九九呢。还记得 4 月 9 日开始的 “对等关税” 暂停期不?下个月 9 号可就到期了。虽说大概率会延期,但 7 月 4 日美国独立日多特殊啊,特朗普恨不得当天宣布一堆贸易协议来撑场面。要是跟欧盟、日本谈不拢,那就拿这份中美 “补充协议” 来凑数,这也是美国商务部长他们天天加班加点谈判的原因。还有个更现实的压力:美国的稀土库存快见底了。库存越少,谈判桌上就越没底气。要是库存真的耗光了,美国工业生产不得乱套?所以特朗普必须赶在这之前把协议拿下,不然到时候更被动,连谈判筹码都没了。
四、中国咋把主动权捏得死死的?一张许可证全是门道
但中方这边可没松口 —— 稀土管制压根没取消,外国企业想进口,必须先申请许可证。别小看这张许可证,里面的门道可太多了:许可证有效期是 6 个月?审批速度有多快?哪些国家的企业能走 “绿色通道”?美国军工企业能不能获批、能拿到多少稀土?这些全由中方说了算。说白了,中国既然打出了稀土这张牌,肯定得拿到足够的筹码才会收手。特朗普团队就算心里清楚自己现在很被动,也只能硬着头皮接招。你看现在美国急着要稀土,中国就拿许可证当杠杆,后续谈判里能争取的空间还大着呢,主动权稳稳握在手里。
五、这协议签了之后咋看?不过是场阶段性休战
现在协议虽然签了,但更像是一场 “阶段性休战”。对美国来说,暂时解决了稀土的燃眉之急,但后续能不能持续拿到货,还得看中国审批的脸色;对中国来说,用稀土管制换来了谈判主动权,后续在关税、技术限制这些问题上,手里多了张关键底牌。说到底,国际贸易谈判就跟拉锯战似的,这次中美在稀土问题上的交锋,不过是整个贸易博弈的一个小缩影。接下来双方还会怎么出牌,尤其是美国能不能在 7 月 4 日前凑够 “协议成果”,估计又得让媒体们一顿猛挖了。咱们就搬好小板凳,慢慢看这场戏怎么演吧!
发布于:江西省诚信双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